提起猕猴桃,有一个近乎传奇的故事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谷堡乡下硐人马怀麟看到家乡群众世代从事传统农业生产,辛辛苦苦一辈子,总难以挖断穷根,毅然从很远的地方回到家乡领办农场,带领群众种植猕猴桃。1988年7月8日,全县第一个联户合作农场在谷堡乡下硐村成立,时任该乡下硐村党支部书记的马一中带领群众发展猕猴桃。1989年4月23日,修文县原乌栗乡成为全省10个农业综合发展规划实验区之一。当地干部群众都参与发展猕猴桃,部分群众通过栽种猕猴桃走上了致富路,“要致富,种猕猴桃是出路”成了谷堡乡群众的口头禅。但也由于管理粗放和无序竞争,果农之间相互砍价,导致现实收入远远低于预期目标,有的群众中途改弦易辙。曾经热热闹闹的山头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。
直至2009年,修文县委县政府,从本县农业自然条件实际出发,用开放的视野、市场的眼光、科技的手段审视和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,为切实解决“三农”问题,带领全县人民走上致富增收之路,做出重振猕猴桃产业的重大抉择。把猕猴桃产业发展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来抓,力争把修文建成全国具有区域特色和品种特色的猕猴桃产业大县。自此,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,目前修文已发展为全国的猕猴桃重要产区,修文猕猴桃已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核准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